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國際環境法專題研究一
Seminar 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Ⅰ)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授課教師
張文貞 
課號
LAW7448 
課程識別碼
A21 M971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 
上課地點
法研5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LAW744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政府在2016年後,積極規劃各類再生能源推廣目標,其中一項重大方針就在於台灣風力發電潛能的開發,以濕地作為風機場址是台灣及許多國家的發展方向。雖然風力發電是減少碳排放並減緩氣候變遷的利器,但對濕地的開發卻也可能破壞濕地天然儲碳的功能,引爆碳炸彈,或造成濕地複雜而珍貴的生態系失衡,進而在遠程效果上無法達到減緩氣候變遷的永續發展目標。由此可以看出,人類所共同面臨的環境議題在各個面向上互相牽引,具有高度複雜性與關聯性,是一個全面而立體的問題,不無法用單一的目標或方法解決。而在既有的國際環境公約下,國家因應環境議題的環境政策及影響環境的行動也將受到規範,而從各個環境議題的不同面向出發,不同的公約機制也將出現匯流、衝突或競合。

本學期的課程希望從「濕地」作為氣候變遷調適、綠能開發與生態永續經營共同平台的角度出發,利用聯合國永續經營指標的框架,探討人類所面臨的不同環境議題在各項永續經營指標下與濕地保育利用和管制的互動關係。國際重要的濕地保護公約《拉姆薩公約》自1975年開始生效,公約規定之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覆蓋著2170片總面積超過207萬平方公里的重要濕地,內政部營建署亦自西元2007年起,亦參照國際重要的濕地保護公約---《拉姆薩公約》的精神,著手辦理「國家重要濕地」評選。濕地的管理在國際上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也逐漸成熟,這些國際重要濕地保育與利用的實踐,在面對21世紀新的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的典範下,也引發許多不同面向的討論,推動了不同公約機制間的合作,也賦予不同國際環境議題下多元行動者(Actors)更活躍的互動。2016年聯合國延續過去的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並改善千年發展目標的不足,提出了17個永續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其中許多指標與濕地的保育和利用在科技與環境知識的進步下,產生了新的互動模式。透過這些議題的梳理,將有助於將來臺灣在面臨相關議題時的國際合作能力與問題調適能力,並且能更有效地促進環境保護。

本學期的課程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國際環境法的問題(例如國際環境問題的特色和起因),以濕地保育和永續發展指標為案例做探討。第二部分將承接第一部分的基礎,分析永續發展目標下,濕地保育及利用的管理所面臨的挑戰。第三部分則是希望同學得以藉由前半學期學到的工具,不論是國際環境法問題的特殊性、規範基礎,或者是方法取向,或濕地管理和永續發展面臨的問題,針對相關環境議題,透過模擬聽證的程序,從政府機關、立法委員、學生、NGO或者社會企業的角度,試著去思考如何有效促進國際與台灣在達成永續發展指標的目標下因應不同環境議題。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針對法律學院碩士班的同學所設置,希望能達到以下三項目標。首先,本課程希望增加修課同學對國際法的認識與理解。這門課從全球面向出發,希望能在全球化的脈絡下,增加修課同學對國際法的認識。當代國際規範已在全球化的脈絡下走向多元。修課同學不僅必須能理解到此一趨勢,而且要能理解在環境法的議題上,多元行動者(actors)如何影響與形塑國際法的內涵。
其次,本課程希望同學透過閱讀課程文獻,能整合國內外既有的相關研究。本課程所指定與要求的課堂讀物,除了包括既有的外國文獻,也包括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透過課程進度的安排,修習課程的同學除了能掌握現有的讀物之外,也能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以議題討論的方式,加以連結及整合。
最後,本課程希望結合法學院現有的研究資源,推展相關研究的進行。由於本課程開設的對象主要是法學院碩士班的同學,因此除了理解國際環境法的內涵之外,我們的課程最終還是希望能結合法學院既有的研究資源,觸動同學對相關議題研究的興趣。法律學院自2009年起即設立了「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PLES)」,並已持續發展與研究與環境相關的各種政策與法律。本課程最終希望能誘發同學在既有的研究資源與成果上,繼續發展國際環境法律與政策的相關議題。
 
課程要求
本課程將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堂討論與參與。修課同學必須在每次上課前閱讀指定資料,並參與課程討論。學期成績將以上課參與及課堂報告簡報(50%)以及模擬聽證表現與書狀(50%)綜合評量核算。期末報告在期末考週繳交。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2. David Hunter, et 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Foundation Press, 5th ed.
3.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巨流圖書公司,1999。
4. 葉俊榮主編,姜皇池、張文貞編輯,國際環境法 條約選輯與解說,新學林,2010。
5. 其他指定教材。
 
參考書目
1. Oona A. Hathaway & Harold Hongju Koh eds.,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oundation Press, 2005)
2.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巨流圖書公司,1999。
3. 葉俊榮主編,姜皇池、張文貞編輯,國際環境法 條約選輯與解說,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
公約,2010。
4. 其他指定教材。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7  課程介紹
台灣濕地的現況 
第2週
03/06  濕地簡介 
第3週
03/13  環境議題與國際環境法 
第4週
03/20  全球化環境議題的規範化與發展 
第5週
03/27  國際環境規範的形成 
第6週
04/03  春假 
第7週
04/10  Introduction to Ramsar Convention 
第9週
4/17  SDGs and Ramsar Convention 
第10週
4/24  Wetland and Climate Change 
第11週
5/1  Wetland and Clean Energy 
第12週
05/08  Wetland and Human Health 
第13週
5/15  Ramsar Convention's Responses to Cases of Avian Influenza 
第14週
5/22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in Wetlands 
第15週
05/29  聚焦台灣與國際濕地保育趨勢 
第16週
6/5  模擬聽證(一) 
第17週
6/12  模擬聽證(二)